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White God 白色上帝(忠犬追殺令)


Source: IMDB

White God 白色上帝(忠犬追殺令)

這不是靈犬萊西,也不是忠犬小八,更不是貓狗大戰等動物被逼著搞笑的好萊塢電影。White God裡有280隻米克斯,有很多血腥暴力,有混亂的愛,有靈魂,我大哭。

愛狗的人會看的很痛苦,雖然我沒看過十二夜但我猜想絕對會比那更難受,以另一種方式。愛狗又愛電影的人可能會跟我ㄧ樣看到狗狗的靈魂,當然這又是人類自以為是的解讀,但我真心覺得飾演狗主角Hagan的兩隻狗狗好像不只是依照指令做動作,而是在拍電影中瞭解人類,探索世界,讓他們的演出變得有點偉大。

IMDB只有6.9分,影迷批評劇情荒謬, 反之, 爛番茄拿到91%。認同荒謬是必要的安排, 看到狗狗不只是狗狗, 你也會跟我ㄧ樣愛上這部電影。 

(((以下與劇情無關, 但請看完電影再讀)))

導演說:我有兩個堅持,第一,不用CGI,第一, 全部只用米克斯混種狗。

清空匈牙利市區, 讓近三百隻狗狗瘋狂奔跑, 留下衝擊與充滿美感的畫面, 留下歷史。用傳統的手法訓練指引狗狗移動, 就像對於電影主題表達尊敬ㄧ樣, 狗對於人類充滿信任, 電影製作團隊也相信狗狗們都能依照故事完成演出。結尾的畫面好像停的再久也不嫌長, 不用任何台詞, 一個畫面就把話說得很清楚。  

令人感動的是, 飾演狗狗大軍的米克斯全部都來自動物收容所, 而電影拍攝結束後, 他們全部都找到家了!

導演說:狗狗對於人類的愛, 常常比起人類愛自己更多。

電影開頭影射了Hagan在Lili父母離異後所扮演的填補心靈創傷的角色。愛自己這三個字好像有點被女王用爛了, 變得他媽的矯情。但在狗狗面前, 自我批判變得無所遁形, 狗狗眼睛中反射的自己, 是不是你喜歡的, 超明顯。

導演說:拍這部片是想講我來自的匈牙利社會, 沒想到這變成我最國際化的一部電影。觀眾的觀點也很重要。

狗狗不只是狗狗, Hagan可以是任何一個被拋棄, 被忽視, 被誤解的人。被最愛的人拋棄, 被社會忽視, 被網友鄉民誤解等等等。每次猛烈的攻擊背後都是一個傷疤。只有像Lili吹的小號ㄧ樣沈穩的聲音, 不去多做解釋, 不去評判優劣, 才能讓世界的喧囂安靜下來。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Furious 7 玩命關頭7


來到新加坡後最入境隨俗的部份就是我連看了兩部娛樂片。

一部是迪士尼的灰姑娘。(如果要寫影評的話只有七個字可以用:迪士尼的灰姑娘。我的意思是迪士尼的灰姑娘就是迪士尼的灰姑娘。跳針跳針跳針~)

另一部是玩命關頭七。我承認我是因為想再看一次保羅沃克的藍眼珠而去看的,雖然我沒有料到我會看到馮迪索的雙下巴。

我想再說一個題外話。Fast and Furious在內地的翻譯是速度與激情。(好吧,又只有我想歪了是嗎?)想看一個在膚淺宇宙中閃爍著內涵星光的女子碎念,請看下去:

Source: movieweb.com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我不是玩命關頭的粉絲,印象中只有在十四年前(好想罵髒話)看過第一集,其他集都是在電影台看過片段,對於像我這樣不是車迷的人來說,電影中出現340萬美金,全世界只有八部的超跑時,我也只是在擦眼屎而已。但是,當飛車畫面被各種豐富的鏡頭拍出節奏時,我眼睛就亮了!

玩命關頭7讓我覺得有意思。

劇情非常老套,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整部片最有故事性的地方就是為了保羅沃克的逝世而改寫劇本。保羅只拍了一半,其他都是靠替身(四名替身中也包含了他的弟弟)與電腦特效CGI完成,導演甚至挖出舊片的畫面來讓CGI 更逼真。說實在的,我完全看不出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當片尾打出”For Paul”的那一刻,哭點超高的我也鼻酸了。雖然保羅的退場機制也超級老套,為了家人什麼的,但是片尾BrianDon說「你竟然沒跟我說再見」後,兩台車各自駛向不同的路的處理方式我非常喜歡。

飛車橋段扯到一個超帥。搭乘降落傘的傘車,超跑穿越三棟阿布達比的摩天大樓,人類可以在一瞬間從A車車窗飛進B車車窗(那女人有練過跳火圈吧),車子飛上天把整包手榴彈掛在直升機上。(不是丟,是先掛好,等車子降落後再讓別人去射手榴彈,就不會被炸到,怎麼可以這麼聰明。)只要你先拋開智商,一定可以被這部片娛樂到。(這不是嘲諷,是真心建議。)

這部片的攝影與剪輯也值得讚賞,我很喜歡開頭傑森史塔森與巨石強森打鬥的那場戲,連破好幾面玻璃的節奏掌握地非常剛好。同時這場戲也讓我驚訝於巨石的靈活,據說他為了此片瘋狂健身八個月,讓我們也一起給他拍拍手。反倒是傑森跟馮迪索的”street fight”有點無聊,有點小太保在後巷打架的味道,但兩人已不青春而產生一種滑稽感。其實唐老大整部片都給我有點累的感覺,莉蒂也是,不知道是因為保羅的關係,還是演到第七集時已有中年危機。

這是片長最長的一部玩命關頭,有 137分鐘。對我來說,這137分鐘比一些109分鐘的藝術片還來的短(以感官世界為例)。但是對坐在我旁邊的年輕小伙子來說似乎有點長,他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東張西望。娛樂片不該長過兩個小時,好像是好萊塢的潛規則。

最後,不管怎麼說怎麼看,這會是一部經典,單是對演了十幾年的主要演員獻上追憶,便以足夠成為一部電影存在的意義。Paul Walker equals Fast and Furious. Vice versa.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三分鐘讀八部2015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老實短評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是我的迪士尼。

我認為這是去年最棒的娛樂電影。更棒的是他也是百分之百的藝術。魏斯給我的感覺是他永遠都知道自己在幹嘛,沒有遲疑,他也善於讓他的大牌演員們甘於成為他的顏料,讓他盡情揮灑。這男人好像生下來就是要說故事的,你不想跟他辯論,你只想叫他不要去上廁所,一直把故事說下去。

拿設計相關的獎項應該不太難,幫他祈禱一下最佳影片吧!得獎的話也算是幫以娛樂性自豪的好萊塢說ㄧ聲對不起(對不起我們拍了變形金剛4)。

鳥人:出乎意料地沒有很喜歡,雖然各界好評不斷。

探討人類對於被愛與存在感的飢渴,這是個值得深入的主題。但同時想要嘲諷超級英雄電影和影評和觀眾的意圖也很強烈,讓事情變得有點複雜。

針對前者,兩個自我的對話過於重複卻沒有堆疊,我只喜歡一開頭浮在空中那一段。像柯博文在說話的內心聲音也讓我有點分心,我沒有理解這個安排,如果拿掉反而能讓男主角與配角們的互動橋段更為亮眼。針對後者,犀利的對白與直接的鏡頭讓我感覺像是指著好萊塢片商和影評和觀眾的鼻子罵人,很舞台劇的表現方式,但我喜歡電影的原因是因為當你想嘲諷某件事時,你可以同時用對白畫面聲音來誇張化搞笑化故事化隱喻化這件事。

長鏡頭替電影帶來的寫實感,攝影師就是拍神作人類之子同一人。但或許是導演太喜歡長鏡頭的象徵意義,就像在路邊唸馬克白台詞的大叔,太多太多,讓我看的有點頭昏。黑色幽默的“標籤”讓我期望很高,演員都非常棒,但炫藝壓垮了節奏,形式上的象徵大過於訊息的傳遞。如果鳥人得最佳電影或最佳攝影,我會有點失望。(但似乎機率很高)

年少時代:當電影院亮燈時,我告訴自己我想再看ㄧ次。

用十年拍一部電影不厲害,而是十年來維持拍一部電影的初衷,靠杯厲害。一天的時間,你很容易想到一天中最重要的一刻,十年的時間,每一刻都連結到某一刻,卻沒有那個最重要的一刻。電影裡的愛情親情與成長,好像都可以抽出某些部份,放到每個觀眾過去十年的某些時刻,身為一個觀眾,我參與了這部電影。

想再看ㄧ次,也想再聽ㄧ次,配樂都太經典也太剛好。如果理查能得最佳導演或最佳原創劇本,應該不錯。

愛的萬物論:奧斯卡的萬物論是,我們來討論愛的脆弱與力量吧!

並不是特別驚喜,但各方面都沒搞砸的一部電影。愛情片的基本功是畫面要夠美,耀眼的煙火與燈飾,男女主角在橋上熱吻搭配漸漸拉遠的鏡頭閃爍著光,連模擬黑洞都要用牛奶旋轉進入咖啡圓心來呈現。選角很完美,霍金本人說:我差點以為在演的人是我。配樂很愛情。曾經的真愛劃下句點是因為被生活磨掉了,還是只是因為找到更對的人?這部片讓我對於愛情更加寬容。

(另外,用天才的殘缺作為主題,讓我想起13年前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美麗境界。今年會不會吹起復古風呢?這是物理界跟數學界的另類戰爭。)

模擬遊戲:看了這部片而沒有感到心碎的人,可能是一台機器。

Alan Turing,一個不被理解的天才,花費五十年的時間才能伸張正義。Imitation Game,一個人類歷史的縮影,同時涵蓋了政治科技社會價值的演變。每年總有個幾部片想從二次大戰中挖出新意來,很多失敗了,但模仿遊戲的成功在於,二次世界大戰從來不只是國家與種族間的戰爭,更是人性善與惡間血淋淋的肉搏。

「最讓人沒有想像的人,往往能完成最意想不到的事。」這是片中不斷重複的哲學來鼓勵著每個特立獨行的人。但最可怕的人叫做班乃迪克蛋,他已經讓人有很多想像,但又再度讓我看到意想不到的表演,如果他沒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一定是美國人的陰謀!

美國狙擊手:科林伊斯威特用慣用手X手槍。

全片出現了三萬八千個美國國旗,讓我差點以為今天是七月四號。退伍軍人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個很有潛力拿小金人的主題,但無法捨棄的大美國主義就像醬料搶過了食材的美味,讓人出戲。女主角也有讓人出戲的問題。雖然我也很希望可以尊重長輩,但老派戰爭片的拍法讓我以為時空停留在搶救雷恩大兵上映那一年(PS.我想這一切不是Bradley的錯,他盡力了。)

投票之路:電影彰顯了馬丁路德金的偉大,但沒有彰顯自己的偉大。

這是一段證明公民不服從的確能夠在民主社會成功發聲的歷史,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擁有這樣的公民權。但這部片的攻擊力就像是馬丁路德金的講稿一樣,一種非常傳教式鼓舞式渲染式的精神喊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最喜歡的畫面是片尾那些被真實紀錄下來的相片集。同樣碰觸黑人爭取美國公民權的議題,在電影呈現上我更喜歡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

進擊的鼓手:進擊的導演,用速度400的鼓棒掌控高潮的節奏!

這絕對是所有入圍片中給我最多驚喜的一部。整部電影就是一首爵士樂曲,音符跟畫面完全合拍,快慢節奏的完美變化,充滿驚喜的結局,讓人不高潮也難。本來以為是一部音樂人自爽的電影,但沒想到十分親民,樂手與老師之間的愛恨情仇,在瘋狂與悲痛間卻又帶點靠杯,我被戳到了。
就算不得最佳影片,也要得最佳男配角跟最佳剪輯,拜託!